港府如何监管城市交通
来源:民商
惟有把交通需求管理即源头管理放诸首位,实行需求管理与实时管理相结合的交通管理模式,才能达到有效管理的目的。
香港——金融中心、商贸之地、会展之都……是当今世界道路交通最为繁忙的地区之一,虽然街道狭窄,车水马龙,但交通顺畅,繁而有序,忙而不乱。香港的交通可谓是现代世界城市的一大奇观,深入观察,致胜原因在于拥有科学高效的交通运输系统。
“无为而治”反而 “大治”
资料显示,世界各国的公交服务机构基本都是亏损的,唯有香港盈利。而且香港万人交通事故死亡率仅为0.21。
高度发达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香港,政府一般不干预市场运作,公交服务都是由私营或公共机构经营的;政府不直接介入,也不提供资助。
港府如何管理公共交通服务机构呢?香港环境运输及公务局的首席助理秘书长何宗基说,“我们用不着管它们,都是注册公司,有公司法、有股东、有董事会管。如果系统运转正常,政府没有必要去干预;如果运转失灵,影响到公众的利益,政府当然会出手干预。选手有问题就让选手出局,游戏规则有问题就调整规则。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府的管理是‘被动’的。”“无为而治”反而是“大治”。私人公司的董事局里必须有政府部门的代表,每月参加董事局会议,随时掌握公司的财政状况和经营状况。公司每有重大决定,政府的代表都会提出政府的意见。运输署定期与巴士公司举行会议,向他们介绍运输部门的未来发展计划。
香港的地铁公司、巴士公司、小巴公司、的士公司都在不断研究市民的交通需求。小区人口特征的变化、路况的变化、新住宅的落成、新桥梁的建设、新商厦的开张等,都是他们开通新行车路线、革除老行车路线、增加或减少行车班次等决策的依据。这些公司从对运营效率最有益的原则出发,不断改进行车线路和服务,使车辆资源的利用达到最大、最优,即不让多余车辆跑在路上,并为环境保护和交通顺畅做出了贡献。可见,经济杠杆的作用是行政命令所无法企及的。
政府对整个公交服务的管理,实际上是一种宏观调控,通过政策和法规的调整来实现。政府的另一个主要职能是加强各种公共交通服务之间的协调,同时保存一定的竞争,为公众提供多种选择。
从香港的交通管理可以看出:香港是市场经济的社会,更是自由民主的社会,也是法治为本的社会,自由是法治前提下的自由。
交通管理设计 充满人性智慧
香港人多地少。依山傍海,地形复杂,许多地方甚至可以用“地势险峻”来形容,城市交通道路的建设相当不易。据笔者观察,香港的城市道路有两个特点,一是道路大都狭窄弯曲,很难见到像北京那样宽阔笔直的道路;二是许多马路都有较大坡度。与北京的交通道路相比,香港的道路只能用“寒碜”来形容,不到20 米宽的行车道上,跑着公共汽车、有轨电车、小型公共汽车、出租车、私家车,行时“擦肩而过”,止时“触手可及”。
港府把改善市民的出行环境作为重点工程,大量建设天桥、地道、空中走廊。港岛核心区域,从湾仔到中环,有长达数公里的空中走廊,将许多政府部门、高级酒店、写字楼和大型商业中心连接成网,行人可自由通行。空中走廊的感觉既安全又方便舒适。由于人车分流,解决了混合交通的争道问题。香港一些过街天桥有专为残疾人服务的升降梯,盲人和坐轮椅的残疾人只要按电铃,就有专人为他们服务。
在笔者的眼里,香港是一个布满符号的国际大都市。
香港交通隔离设施和标志标线合理齐全,体现人性化的关爱和照顾。比如香港道路上的交通标线与北京就有所区别,如人行横道线均采用黄实线,显得更醒目;指路标志内容连贯明了,使开车人通过引导能很快到达目的地。香港的“禁止停车”标志因地而异,根据不同地点规定不同的限制时间,标明“全日24 小时”、“上午7 时至午夜12 时”等等。很多“弯道”警告标志也与“开始减速”文字告示牌配合使用。“选定行车线”、“不准换线”等标志都是用文字标示。什么地方禁行,什么地方转弯,什么地方上下乘客,标牌上标注得非常明白,各条街道的名称在路牌上都有中英文双语提示,难怪香港人说,只要你认识字,永远也不会迷路。
香港有2000 多个信号灯路口,市区的交叉路口、人行横道线都设置了交通信号灯。一些过往密集的人行横道信号灯与声音配合使用,绿灯时声音急促,督促行人快速通过,红灯时舒缓,提醒行人耐心等候。
香港运输署总是持续调查每个路口在高峰期的车流量,以及每个灯放行的车辆数,以此作为改进设置红绿灯时长的依据。不仅红绿灯,交通划线、标识、行车方向等交通管理要素也会“按需调节”。诸如虚线换实线、增加标识等简单操作,既可以由运输署职员提出,也可以接受市民和司机的意见,在通过工程师的评估后即可通知路政署修改,整个过程几天足矣,办事效率极高。
香港十分重视静态交通管理。在香港,停车场点建设实行多元化投资、商业化运作,大型建筑等都配有相适应的停车泊位,任何公司单位或个人都无权擅自变更停车场地的用途。
政府物业里面的停车场,办公时间外开放给公众泊车。统计显示,香港政府物业停车场向公众开放的私家车停车位有1087 个。全港还有18000 个路边咪表停车位,设置了时间限制,黄色咪表为半小时,咖啡色一小时,蓝色两个小时。全咪表停车位部使用“八达通刷卡”付费,繁华市区15 分钟为2 港元,较偏僻的地方30 分钟收2 港元。而政府建的露天停车场,每小时收费8 港元;公共停车楼每小时收费,在新界一般在10 到14 港元之间,繁忙市区在16 到22 港元之间;私人企业建设的商业停车楼收费更贵,在铜锣湾甚至高到每小时30 多港元。
目前,香港私家车停车位已经供过于求。全港私家车日间泊车位有25 万个,而需求量不过15.7 万个;私家车夜间泊车位有52.2万个,而需求不过43.9万个。
香港交通法律法规执行力度大。酒后驾驶一经定罪,无论有无造成意外,最高可判罚款2.5 万港元和入狱3 年;乘客不系安全带,最高可罚款5000 港元,入狱3 个月;行驶过程中使用手机,最高罚款2000港元;不遵守交通信号灯,可罚款600 港元,记分5 分;行人闯红灯,最高罚款2000 港元;交通车内禁止饮食,否则也会得到高额罚款;咪表限时停车两小时,如果超时可罚款320 元。为保证交通安全,政府派员每天便衣行走在行人当中,有关部门不断根据新情况制定新的法规。
香港警察拥有过百年的警治经验和良好的规划根基,加上严谨的法治和处理案件的效率,被称誉为亚洲最佳警队,亦是世界公认最优秀的警队之一。港警包含不同的部门,而交通部属于行动部,负责管制交通、执行交通法例、调查交通意外、宣传道路安全、推行交通法规等工作。
香港约有1700 多名交警,平时执勤都是骑着摩托在大街小巷巡视。香港不设固定警察岗,所有交警均为“飞行警察”。哪里出现事故,9 分钟之内必有警察到场解决处理,效率之高令人称道。有一次,笔者由于路不熟,左顾右盼迷了路,车开得较慢。这时“飞行警察”向我示意靠边停车,验完驾照后,温和地说,“你的车速太慢了,影响后面车的行驶。”在听完我的解释后,并没有罚款,只说了句“请跟在我的后面”,便骑摩托把我带到了目的地。这种服务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发展公交 一切方便为民
香港地理环境复杂,地域狭窄,改善道路状况的空间很小,于是港府创新了另外一种思路:在不可能大规模改善道路也不可能限制人们出行的情况下,着眼于发展人均占有道路面积少、载客量大的公共交通,对私人汽车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香港道路通畅,首先归功于“公交优先”的交通管理战略,而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和行之有效的执法管理,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香港的公交极其方便。
香港人亲密地戏称双层有轨电车为“叮当车”。叮当,来自于车运行时候发出的叮当声音,形象贴切。它1904 年开始营运,至今已经108 年了。香港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高楼林立的国际化大都市,惟有这全程30 多公里横贯东西的电车轨道没有改变。从首站筲箕湾到尾站坚尼地诚只需要两元钱,而且平均几百米就有一个车站,极为方便。目前,香港电车公司拥有163 辆这种双层电车,每天平均乘载24 万人次旅客。被誉为世界上仍在服务中的最大双层电车车队。
叮当车的顶棚是木制的,古香古色,坐在里面抬头望去会涌动出一种浪漫的怀旧情感,已然成为香港一道美丽的风景。
香港大巴都是进口车,最新款的双层大巴价值近300 万港币,座位宽敞舒适,采用无级变速,设备、性能皆为一流。香港大巴线路覆盖香港绝大部分地区,对16 岁以下的儿童和60 岁以上的老人实行半价优惠。大巴由司机“一人控制”。香港巴士公司规定,不需要每站必停。如果在巴士站没人等车又没人下车,司机可以不停车,以节约时间,提高通行效率。车内的竖扶杆上都装有电铃按钮,乘客要下车只须提前按一下按钮,驾驶台上会有显示。
大巴按时按分钟计算准时到站,绝不可以误点,公交公司每年在向港府提交的计划中都要上报线路发展、准点率等情况,一旦违反规定是要被处罚的。
香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工作人员在一些重点公交车的站牌下收集数据,记录车辆到达的间隔时间、等车人数、每辆车上乘客人数等等,并以此作为调整各时段内需要发车数量、频次等的决策依据,使车辆利用率达到最佳状态,既满足乘客的乘车需要,又不浪费车的资源,同时减轻道路负担。
香港的公共小型巴士提供特殊的线路服务。公共小型巴士(简称小巴,俗称Van 仔)是载客量为16 人的空调客运车辆(均有座位),车头玻璃上注明车费和目的地,作为巴士和铁路的辅助及接驳交通工具。根据现时香港法例规定,全香港只有4350 辆小巴营运。根据小巴牌照类别,可分为“红色公共小巴”及“绿色专线小巴”两种。
红色小巴,车顶为红色并写有“公共小型公交车16 座位,PUBLIC LIGHT BUS 16 SEATS”,车身则漆上肉黄色。优点在于它深入社区,甚至楼下就可乘坐,而且只要在非禁止停车的路段都可以随时示意司机上下车,“随呼随停”大大方便出行者。车内不设停车按钮,乘客需要在下车前叫出下车地点,司机通常都会举手示意。乘坐小巴,游客需要具有一定的粤语能力,因为大部分小巴司机不能用英语或普通话进行交流,而且游客还要熟知小巴路线,否则没有办法在准确的位置上下车。
绿色小巴,车顶漆绿色,车身漆肉黄色。设有固定路线、班次、车站及收费,受运输署监管。在保障行车安全、服务质量方面很有信誉。但要注意绿色小巴路线大部分均有指定营业时间,只有小部分绿色小巴会开设通宵路线。
香港地铁最为著名。香港地铁公司是香港特区政府的一家全资企业,但并不由政府直接经营,而是通过契约,由政府委托有关人员组成董事局,进行管理营运。香港地铁车程准时度年年达到99.9%。香港地铁自从1979 年开通以来,已经发展成拥有7 条线路,全长91公里的地铁系统网络。目前共有53 个车站,其中16 个为中转车站。运量占整个公交系统运量的30%。每个地铁站就是一个公交中心,大量公交线路在此接驳。目前,香港地铁各线之间,真正做到了方便乘客的“零”换乘,甚至是“双零”“三零”换乘。对于初来乍到的外地人,只需按站台上显示的路线图就能很便捷地到达你想去的地方,即使这是个地下城,也不会迷路,凡是乘坐过香港地铁的人一定会被其四通八达的线路,周到细致的标示牌和便捷贴心的自助服务所折服。
香港水上公共交通也极其方便,主要分三大类:港岛至九龙各线带观光色彩的渡海轮;港岛、九龙、新界至各离岛的各种渡轮;香港到澳门、广东各地的快捷飞翔船。
总之,香港的公交建设和管理实践证明,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只靠汽车上路后的末梢管理即道路交通实时管理,往往是本末倒置事倍功半甚至添新乱的下策。惟有把交通需求管理即源头管理放诸首位,实行需求管理与实时管理相结合的交通管理模式,治本与治标相结合的综合管理方法,才能达到有效管理的目的。
香港公务用车 最能体现“大公无私”
香港政府约有75 个部门,约有公务车6350 辆,公务车占机动车总量的比例1.1% ;其中约四分之三为纪律、部队等7 个重要服务部门使用,其它部门用车辆量受到严格控制。轿车、越野车、载客/ 货车是政府用车的主要车型。日常办公所需的轿车排气量规定在1.3 到2.0 升之间,品牌主要是马自达、丰田、大众等。此外,政府还率先使用混合动力车、柴油车和电动车,在节能环保等方面发挥重要示范作用。
据悉,香港大约有15 万名公务员,每天上下班有九成以上依靠公共交通。香港政府规定,公务员外出公干,须选择廉宜的交通工具,多数为地铁、巴士、出租车等,规定“只有在无公共交通可达目的地或必要的情况下,才可使用政府车辆”。香港政府同43 家出租车公司或商会签订合同,凡是政府部门因公事需要用车,可以电招出租车上门接送,费用按100 元/小时计算。据统计,过去两年间,平均每年这项开支为27 万元,仅为购置一部普通轿车的价钱。另一方面,政府也鼓励部门临时租用商业车辆应付短期需要,以控制政府车队的增加。政府控制公车,除了减少行政开支,更有带头减少机动车总量保持路面畅通和节能减排的意愿。
香港公务车采购指定由政府物流服务署负责,采购一般用途车辆的程序及管理工作概由其下设的车辆采购小组具体来操作,采购车辆种类包括轿车、载客/ 货车、货车及客车。每年政府划拨一笔专款项给物流署,用于政府用车的采购。拨款是由立法会财务委员会每年在审议预算草案时核定。关于车辆采购程序主要是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采购。为确保所购买车辆更合乎规定,政府采用一套计分制度,除衡量车价之外,还会考虑车辆整个使用周期所涉及的各项因素,包括保养费用、保用年期和耗油量等。
香港政府在车辆管理方面也有合理的做法。为克服政府部门外勤人员和车队在户外工作时难于监管和虚报工时的弊端,物料供应处引入卫星追踪系统,在政府车辆上安装定位仪器。实践表明,这些车辆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不仅简便了人手调配工序,缩短调动时间,同时还增强了外勤人员户外工作的透明度。
香港对公务车使用管理的成功经验也很值得借鉴。比如香港运输署负责全港道路交通的规划和管理,在公务车的配备、使用上按说有近水楼台的优势,可是这个有1000 多人的部门,公务车不到10 辆。比如香港严格控制公车泊车位。泊车位只配给担负着特殊职务和特殊工作性质的人,数量微乎其微。而且,廉政公署负责对公务车的规范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如发现公车私用等违规现象,一律严肃按章处理。
2010 年12 月9 日,香港《东方日报》刊出一幅“港府”律政司前司长、全国人大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梁爱诗在中环置地广场苦等20 多分钟、排队“打车”的照片。报道说,梁爱诗自卸任后,出入中环律师楼大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最常搭的就是出租车。
其实,特区政府的官员不论职位高低、有无专车,在节假日里访亲探友等私事,都不用公家车。公私分明,这是规矩,没有特权。
当下,北京正在全民讨论“治堵”方案,民众对公车改革呼声越来越高,笔者认为香港公务车管理办法对我们颇有启发。
链接:
香港交通布局
香港交通布局宛如蜘蛛结网,拥有2040 公里道路及1044 座道路构筑物、三条沉管式越海隧道、九条过山行车隧道及三条跨海大桥。铁路全长239.5 公里(由地铁、轻铁、机场快线等行车网络构成),地铁总长91 公里。香港是当今世界道路交通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道路使用率位居世界前列。
香港车辆总数58.8 万辆,其中私家车数量约为35.2 万辆,公务车6350 辆(占机动车总量的1.1%),人均道路长度0.25 米,平均每公里道路承载约275 辆汽车,高峰时车辆平均时速22.5 公里。公共交通650 条线路覆盖全港,每日载客1142 万人次,占总载客量的90%,只有不到10% 的香港市民每天开私家车出行。
其中地铁及城市铁路每日载客419 万人次;大巴每日载客387 万人次;小巴每日载客185 万人次;出租车每日载客94 万人次;有轨电车、渡轮、缆车、班车等每日载客57 万人次。香港铁路共有152 个站点;地铁有8 条线路53 个站16 个中转站;5 家巴士运营公司、592 条线路、6400 辆巴士。根据现时香港法例规定,有4350 辆小巴营运,其中2646 辆绿色小巴,行走350 条专线小巴路线(含72 条港岛专线、81 条九龙专线及196 条新界专线小巴路线),1704 辆红色小巴;每日3 万辆出租车运行。
香港万人交通事故死亡率仅为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