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5月28日 01:42 来源:温州网
这“生意”做得太亏了:“智能”后市民停车负担重了,亏;政府成立管理中心入不敷出,还需要进行财政补贴,亏;结论是不如免费。
为打击停车乱收费现象,2011年4月鹿城区推出智能停车收费系统,市区35个点435个泊位“被智能化”,然而这项意欲规范收费的举措在运行了一年多后并没有赢得掌声。70多人组成的“收费正规军”入不敷出,需要政府补贴,且市民也质疑智能收费加重停车负担。
■实地暗访
1、前半小时可免费半数人不知
记者随机调查多位该智能停车收费点旁的行人,半数人不知这里的车位前半小时停车可免费。在花柳塘中侨大厦收费点,朱女士停下车,直到收费点的管理员关秩上来说明才知道这个车位可以免费泊车半个小时,“有标志说明吗?我怎么都没看到?”朱女士有点好奇地问,“我现在和你说了,你不就知道了?”关秩说着递上了一张刚从pos机打出的停车时间单放在朱女士车子的雨刷上。
2、收费点利用率仅六成
智能停车收费点的停车位都以白线标明,但记者发现,大多数车主停车时首先会选择白线以外的位置,收费点停车位利用率仅为六成。在绿城公寓楼下,人行道上几乎停满了车辆,而白线划好的10多个收费停车位,只有半数停着车。在大南路丽姿华都收费点,记者看到白线外都停满了车,线内12个车位还空着4个,“司机们大多只有在没位置停了,才会停在收费点车位上”,收费点管理员朱大伯说,这里原先是免费停车泊位,自去年4月1日改为收费泊位后,许多车主很不理解。“先前都是免费,现在划成收费的,谁愿意停?”在丽姿华都上班的陈先生向记者埋怨。
3、“游击队”仍在,还打起价格战
这边是高乐大厦的停车收费点,那边相距不到10米的距离,同样有一名人员正在收取停车费。记者在现场看到,一辆车子驶入,他立即上前引路,并向该车的司机索要5元停车费。记者在旁正好听到他还给司机算了一笔账:停在正规收费点,一个小时就要4元钱,停在他引导的停车位,一天也只用5元。记者上前询问,该人员言之凿凿地表示自己是该小区物业请来的。
■管理之困
1、70多个收费员,月入25万元,依旧需要政府补贴
据鹿城区道路停车收费管理服务中心的数据,目前该服务中心共有收费员70多人,每个点2人,实行轮班制。这些“正规军”每天工作时间为上午8点到晚上10点,统一着装、统一证件、统一票据,手持pos机上路管理。
“比起开始时因为受不住车主的骂,两个月走了一半人,现在的人员稳定多了,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我们提供了‘五险’。”鹿城区道路停车收费管理服务中心的孙雷主任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35个点每个月收入在25万元左右,收取的费用上交鹿城区财政,而维持这么多点运转的费用远不止25万元,缺口需要财政补贴。”
2、人工存漏洞:近期欲与咪表公司合作,刷卡付费
一直以来,如何防止收费漏洞成了鹿城区道路停车收费管理服务中心工作的一项重中之重。
“先前我们也想推出卡,让市民通过刷卡来进行付款,但是考虑到市区咪表已经有一张卡,因而没有推行。”孙雷称,正是因为不能刷卡付款,为了防止收费员在收费上出现停车费进入自己腰包的现象,管理服务中心又聘请了8名巡查人员,这些巡查人员每天的工作就是“保证每个小时一趟,监督收费员的收费是否规范”。不仅如此,中心还在pos机上下了功夫,闹市区的一个泊车位如果空着超过10分钟,pos机便会自动向中心后台报警。
“最近我们在和咪表公司进行沟通,接下来想通过合作,实现咪表卡可以在我们的机器上刷卡付费,这样一来,市民也会方便很多,而且收费也将更规范。”
■市民质疑
近日,网友@瞿含张在微博上发图称“中午11:45我家车停在大南门沃尔玛前智能收费车位里,12:30左右取车,当时收费人员过来说要收费20元,按照去年4月1日开始实施的《温州市鹿城区机动车停车收费标准(试行)》,一级区域前半小时免费,之后每半小时收费两元,24小时20元,按照此规定,我们停车45分钟,只应该给2元,这样等于敲诈啊?”
据最新数据显示,小小的鹿城区竟然遍布1900多个咪表,再加上市中心400多个智能停车收费点,几乎难觅一处免费泊车位。市民张先生呼吁,“推出智能停车收费,不仅没有便民,反而减少了我们的免费车位,政府为何不直接推出免费泊车位来惠民呢?”
家住绿城公寓的王琳是个会计,她照着自己的“本职”算起了成本账,“本来车停一晚也就给5元,现在被划成了停车收费点,一晚下来要20元,反而给我们增加了负担”。不仅如此,王琳认为多了个管理中心,需要养那么多收费员,这些收费员的工资都是老百姓的钱出的,而且还需要政府补贴,“谁都会算,入不敷出,还不如不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