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首页 | 公司资讯 | 新闻动态 | 产品中心 |  软件开发 | 成功案例 | 客户留言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业内动态
公司动态
 
  业内动态 >> 智慧停车与PPP模式“天然适配”(2017-09-18)  
 

 

智慧停车与PPP模式“天然适配”

 

“PPP模式打破传统,塑造了一种新型的政企合作、大众受益的产业投资建设模式”,深圳市人大常委经济工委委员、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商会会长、迪蒙智慧交通CEO向隽表示,停车产业投资项目,属于公共服务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具备“用者付费”机制,有经营性收入,因而与PPP模式有天然适配性。

 

  2015年,国家发改委就联合交通运输部等七部委发布《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的最大亮点在于,将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城市停车设施,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让原本尚未规范的PPP模式在智慧停车落实中有了明确的方向。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曾指出,停车场建设具有“规模潜力”,是最适合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项目领域。

 

  当前,很多投资机构看好停车场投资建设,主要是看中停车市场刚需和稳定的现金流。智慧停车投资项目主要涉及智能停车设备、智慧停车系统的研发、采购以及土地开发建设等,这部分投资项目金额大,非常适合与金融产品相结合,特别是互联网金融。向隽强调,停车需求的分散性决定了停车场投资的分散性,互联网金融能实现价值的跨时空转移,以充裕的资金加速停车产业整合步伐。

 

  对大型停车运营管理企业或物业公司来说,建设智慧停车场的价值洼地在于庞大的用户行为数据和交易数据。当用户规模累积到一定量级,可以借助大数据建立风控模型,依托停车APP终端向用户提供消费金融等小额贷款业务;基于对产业供应链的熟悉程度,还可以向上游智能停车设备制造商等提供融资服务,从而拓展金融板块业务,多渠道增强企业盈利能力,构筑行业竞争“护城河”。

 

  从行业发展路径来看,智慧停车不是简单的“互联网+停车”,而是应该将城市管理、物业管理、车主服务及智能硬件设施等元素融入进来,为用户提供一个更加安全、稳定、高效的服务系统,因此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才是有效解决停车难问题,推动停车产业化的最佳路径。向隽认为,目前智慧停车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必须警惕“技术污染”给新兴行业造成不可磨灭的破坏,尤其是智慧停车系统涉及到线上支付等金融科技应用,更应该加大安全建设投入。

  点击数:292  录入时间:2017-9-18 【打印此页】 【返回  
   
   

联系地址: 深圳市福田区车公庙工业区泰然九路21号皇冠科技园三栋C-3F

邮编:518040
电话:0755-83266706    
83209520       传真:0755-83266032
Email: postmaster@horoad.com.cn